Wikidata:Tenth Birthday/Taiwan

From Wikidata
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

維基數據十周年慶活動:2022 維基數據跨領域論壇 Wikidata's 10th birthday Taiwan:Wikidata Cross-Domain Froum 2022

維基數據十周年慶活動:2022 維基數據跨領域論壇[edit]

  • 地點: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公共行政大樓 119 會議廳 (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)
  • 日期:2022/10/29
  • 時間:13:00 - 18:20 (UTC+8)
  • 活動報名頁面


論壇介紹[edit]

在 2022 年 Wikidata 迎來了第一個十周年!

自 Wikidata Taiwan 在 2019 年創立以來,社群在臺灣的推廣工作一直都與跨領域的合作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。

從最初在用於 metadata 紀錄上,到社群成立之初與 OpenStreetMap 的資料交互索引,再到河川、環境資料的結構化收錄,還有在當代藝術領域的資料收存研究等等;各領域工作者的交會,共同促成了 Wikidata 在臺灣的蓬勃發展。

維基數據跨領域論壇就是一個連結各式領域工作者的交流平台,以 Wikidata 為中心出發,透過各界的觀點去對於「鏈結資料」、「結構化資料」–這樣的資料型態做多面向的討論與詮釋,並期待從中創造更多的跨領域對話與不同的資料想像。

不是維基人、不懂 Wikidata 也可以來參加,本論壇歡迎各領域工作者前來,帶著對於該領域對資料的想法與觀點,到論壇與我們一起討論、激盪,期待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。

論壇議程[edit]

時間 議程 講者 說明 備註
12:30 - 13:00 入場
13:00 - 13:30 是構圖或構造?談「資料轉譯」於數典開放的系統思維 是構圖或構造?談「資料轉譯」於數典開放的系統思維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副教授 施登騰

此次分享仍依個人研究重心去聚焦在數位典藏之開放資源的運用,既在此用了「開放資源」一詞,就像是條件設定般確定不是涵蓋所有的國內數位典藏資料,畢竟「開放」仍屬於選項條件。但以目前協助國內GLAM(Gallery, Library, Achive & Musuem)相關數典收存取用的實務經驗來看,最近在業務場合與講授分享時最常提及的重點議題是「富裕難題 the problem of abundance」。說來諷刺,競逐「收存量能」的結果竟是「取用失能」,在DIKW的知識層構上,仍非已建立與形成關係的資訊(information)而是散落混雜的資料(data)。

原本此演講想取名為”from strings to things”,從形式上去聚焦於高知識資訊科技~ 知識圖譜(knowledge graph),但更名提問「是構圖或構造?」後,論述焦點不變,欲從更有結構且系統的思維去提出觀點。在內容中將推介的「資料轉譯」技術就是數位賦能的關鍵,畢竟「數位典藏」是博物館冀盼知識民主化(democratization)的依託,參與式體驗(participatory experiences)既已能透過混合式多媒體數位技術讓使用者突破「第四面牆/螢幕」進入「知識/資料策展」舞台上,遂在典藏鏈結架構下,知識搜尋服務之共享權威設計就具有實踐知識公共性的價值。因此,以建立「知識圖譜」為思考脈絡,病從「資料轉譯」到「典藏鏈結」去建構論述與技術,基本上就是為擴大「開源資料鏈結linked open data」的概念,協調不同機構與平台間的典藏資料之數位串連,進一步透過「數位借展 digital loan exhibits」、「數位典藏策展 digital collection curation」、「數位檔案平台digital archive platform」等類GLAM功能的進階數位應用,且透過數位參與、數位協作、共享權威等賦權與賦能之設計使能實踐公共知識的價值。

若「搜尋」已是取用資訊的基本操作,那麼讓資料庫與平台應將數位化資源進一步透過主題化、類型化、推介式與標籤化等知識層級之設計,使數位科技介入博物館場域去經營知識累積,且讓「搜尋」這類基本參與形式,亦能逐步實踐與擴大知識型公共參與。這些是個人的積極想像與期許實踐,也希望藉此分享就教於各位專家。

13:30 - 13:35 休息
13:35 - 14:15 臺灣藝術檔案轉譯 Linked Data 的可能性與挑戰:以新樂園藝術空間執行情況為例 新樂園藝術空間 余建勳

新樂園藝術空間自 2019 年開始投入在 Wikidata 建立藝術資料的工作,並且由於藝術檔案的特殊性、及 Wikidata 自身規定的限制性,將在今年度將開始投入 Wikibase 技術的研究。

本講座將分成上下兩個部分:上半部分概要地介紹新樂園藝術空間這幾年研究 Wikidata 和 Wikibase 的概況,並以此帶出過程中發現到的藝術資料特殊性。下半部分則將以目前計劃執行狀況,說明將藝術資料轉譯成 Linked Data 後預期會得到的成果、及往後可以持續投入的工作,並分享在轉譯過程中面臨到的諸多挑戰和問題,並邀集與會者共同思索。

14:15 - 14:20 休息
14:20 - 15:00 當網路藝術遇上鏈結資料 - 談紐約藝術機構 Rhizome 的 Artbase 和社群化保存策略 2022 Fulbright訪問學者(駐Rhizome)/獨立研究者 陳禹先

“Rhizome”是全球最早開始推廣數位藝術的非營利藝術組織,自 1999年經營 Artbase 網路藝術資料庫,搜羅全球具代表性的網路藝術作品,並使其能被現代的觀眾繼續觀看與瀏覽。2019 年,Rhizome 決定全面採用鏈結資料架構作為其描述與紀錄網路藝術作品的骨幹,來化解許多數位藝術品所存在的典藏問題:藝術性與技術媒介皆存在多元版本及樣貌,並隨時代而改變。僅有兩名專職保存人員的 Rhizome,為了能以小博大,採用Wikibase 建立新版 Artbase,並成立 Wikibase Stakeholder Group,凝聚不同主題之利益團體和社群,不僅藉由鏈結資料的特性,促進彼此在經驗、知識與工具上相互補充,也透由社群確保所採用的保存工具能更永續的存在。

15:00 - 15:30 茶敘
15:30 - 16:10 成功大學「維基融入歷史教學」中的維基數據教學經驗 成功大學開放知識社活動長 杜晏汝

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的許宏彬老師,自2020年起獲教育部深耕計畫補助,執行「維基融入歷史教學」相關計畫,推動歷史知識的公共化。本計畫於今年已邁入第三年,除了基本的條目撰寫,該計畫亦嘗試將Wikidata帶入課程中。 本次的分享,主要圍繞於兩次與Wikidata有關的微學分課程,此系列課程使用《臺灣醫師名鑑》以及系上刊物《史蹟勘考》、《成大歷史學報》等文獻,作為人物與刊物建置的主要材料。希冀藉由本次分享,與大家討論Wikidata在歷史教學上的種種各種可能性、潛力與難題。

16:10 - 16:15 休息
16:15 - 16:55 Wikidata 串接 OpenStreetMap 的嘗試 OpenStreetMap Taiwan 社群 陳瑞霖

台灣的Wikidata社群和既有的開源佮開放資料社群關係真密切,其中除了維基百科以外,猶閣有OpenStreetMap嘛有利用Wikidata,建立全球迒語言的統一識別機制。 台灣的維基數據社群對李梅樹博物館的資訊小組整理藝術資料開始,到佮OpenStreetMap合辦聚會,有真深的合作。親像講OpenStreetMap村里關係連結Wikidata,Wikidata遐嘛有連結OpenStrertMap關係編號。閣有連結連鎖店家的name suggestion index,抑是處理溪流的河川代碼,靠Wikidata處理國際佮迒語言問題。 這場欲紹介村里、溪流、墓仔埔、name suggestion index、命名由來按怎佇OpenStreetMap利用Wikidata,提供在地本土社群的觀點。

16:55 - 17:00 休息
17:00 - 17:40 地理資訊系統下的資料治理與應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技術研究發展小組 助理研究員 林宥伯

資料本身有許多生產與應用的方式,其中具有跨領域與連結彈性的系統工具之一便是地理資訊系統(GIS,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),GIS系統其獨特的優勢,在於時間與空間這兩個概念。 這概念不僅是GIS的基礎,也正好能在資料治理、數位孿生、跨域協作等議題上發揮優勢,做為不同資料之間的橋樑,同時在不同領域學門,資料格式之間作為溝通的基礎。 本次講座將從不同機關間的協作成果,以及產官學民之間正在嘗試的專案經驗,與各位分享過去協作的瓶頸,目前水土保持與資料治理的發展,及未來的期待,提供不同的經驗與角度,跟夥伴交流分享。

17:40 - 17:45 休息
17:45 - 18:10 Wikidata 在臺灣的過去與未來 主持人:Wikidata Taiwan 社群

Wikidata 正式十周年了,在 2019 年 Wikidata Taiwan 社群的成立讓 Wikidata 在臺灣有一個系統性的推廣與討論。 如今十年過去了,社群也走過了三年的時間,我們除了現有的社群工作項目我們還有哪些遺漏?或是還有什麼樣的展望與思考,歡迎大家透過本次的座談共同討論。

18:10 - 18:20 閉幕

主辦單位[edit]

協辦單位[edit]

參閱[edit]